1、方案設計依據標準和規范
此方案的主要技術依據為:
1、《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》 GB 50057-94(2000年版)
2、《計算機信息系統防雷保安器》 GA 173-1998
3、《計算機信息系統雷電電磁脈沖安全防護規范》 GA 267-2000
4、《電子計算機房設計規范》 GB 50174-93
5、《計算站場地技術文件》 GB2887-89
6、《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》 GB9361-88
7、《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》 IEC1312
8、《過電壓保護器》 VDE-0675
9、《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》 CECS 72-97
2、通信基站(哨所)的雷電防護
野外通信基站(哨所)所在的建筑物應有防直擊雷的避雷針、避雷帶或避雷網。其防直擊雷措施應符合GB50057-94中有關直擊雷保護的規定。進入監控室的各種金屬管線應接到防感應雷的接地裝置上。電纜線直接引入時,在入戶處應加裝防雷器,并將線纜金屬外護層接到接地裝置上。由于有80%雷擊高電位是從電源線侵入的,為保證設備安全,一般電源上應設置三級防雷器(電源防雷模塊),該系列防雷模塊最大通流容量為20~60KA。
另外,通信基站(哨所)應該有獨立的專用接地網,接地電阻應在4Ω以下(也可采用建筑物的綜合接地網,需采取等電位連接)。室內的靜電地板下預先鋪設接地銅排或環狀金屬帶。室內設備之間應做完整的等電位連接裝置,避免靜電電磁感應和電壓差對設備和人員的損傷。
通過檢測、監控系統的全面防雷措施的使用,直擊雷、感應雷、過電壓均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引導,線路上也可以實現吸收以及分流浪涌電流。雷電損壞的幾率可下降85%以上。
3、防雷器介紹
低壓電源防雷器 :SP-24DC10-2P
☆ 工作電壓Un(V):12/24
☆ 限制電壓Up(V):30/60
☆ 標稱通流量In(kA):5
☆ 最大通流量Imax(kA):10
☆ 響應時間(ns):電源 <25
☆ 接口形式:插線端子
☆ 環境溫度:-40℃—+80℃
☆ 環境濕度:<95%
☆ 重量(kG):0.1
控制信號防雷器 :SP-005DC10-RS485
☆ 工作電壓Un(V):5
☆ 限制電壓Up(V):20
☆ 標稱通流量In(kA):5
☆ 最大通流量Imax(kA):10
☆ 響應時間(ns):1
☆ 傳輸速率(bit/s):10M
☆ 插入損耗(dB):≤0.2
☆ 接口形式:2P插線端子
☆ 環境溫度:-40℃—+80℃
☆ 環境濕度:<95%
☆ 重量(kG):0.1
網絡信號保護器:SP-005DC10-RJ45/4
☆ 保護響應時間:1ns
☆ 標稱放電電流 In(8/20μs):5KA
☆ 最大放電電流 Imax(8/20μs):10KA
☆ 額定負載電流 IL:500mA
☆ 額定電壓DC: 5V
☆ 動作電壓DC:≤15V
☆ 限制電壓DC:90V
☆ 最大傳輸速率:100Mbps
☆ 插入損耗:≤0.2dB
☆ 接口形式:RJ45
饋線信號防雷器:SP-L16(N)
☆ 駐波比:≤1.2
☆ 限制電壓Up(V):20
☆ 標稱通流量In(kA):10
☆ 最大通流量Imax(kA):20
☆ 響應時間(ns):1
☆ 頻率范圍(MHz):0-3000
☆ 插入損耗(dB):≤0.2
☆ 接口形式:L16(N)K/J
☆ 環境溫度:-40℃—+80℃
☆ 環境濕度:<95%
☆ 重量(kG): 0.1
電源防雷模塊: SP-M40-385-2P
☆ 工作電壓Un(V):220
☆ 持續工作電壓(V):385
☆ 標稱通流量In(kA):20
☆ 最大通流量Imax(kA):40
☆ 響應時間(ns):<25
☆ 保護水平Up(kV):≤1.7
☆ 漏電流(μA): ≤20
☆ 接口形式:螺絲壓接端子
☆ 環境溫度:-40℃—+85℃
☆ 環境濕度:<95%
☆ 重量(kG):0.33